在产能严重过剩的形势下钢材出厂价格逐步向市场贴近
2012-9-27 9:38:53
来源:www.game-jp.com
点击次数:
供给方面:6月中旬日均粗钢产量197万吨,减产幅度低于预期;此外钢厂厂内库存明显增加。据**新调查显示,7月份国内55家螺纹钢厂检修或减产10条,影响产量39.3万吨,占调查总量的3.9%;国内28家热轧卷板钢厂检修或减产6条,影响产量87万吨,占调查总量的7.8%。因此,整体来看产量下降并不明显。
需求方面:进入三季度随着****前期审批基建项目的陆续展开,国内钢材需求有望逐步转好。近期国内商品房销售数据持续好转,预计未来数月楼市回暖趋势仍将持续。前5月国内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和基建投资降幅有所收窄,在建、续建项目陆续启动,铁路投资环境逐步改善。汽车产销环比继续回落,但降幅有所收窄,同比则继续呈现较快增长。国内家电下乡数据继续保持较高增速,此次家电节能补贴政策的实施有望带动下半年国内家电市场的回暖。前5月国内造船行业三大指标均现负增长,工业总产值增速趋缓,船舶出口下滑,预计短期内国内造船业和船舶用钢市场难改之前的低迷态势。
钢厂方面:6日全国主要钢厂共有13家发布调价信息,调价钢厂数量略有减少,价格全线下跌,跌幅较前一日略有扩大。
其中,上述13家钢厂均对建筑钢材产品进行调整,价格下跌为主,钢厂建筑钢材出厂价格调整幅度从下调5元/吨到140元/吨不等。此外,还有2家钢厂对板材产品出厂价格进行下调,下调幅度从30元/吨到100元/吨不等。
除了常规的订货奖励政策,更多的钢厂开始寻求新的路径。钢材出厂价格逐步向市场贴近,“看货议价”、“一单一议”、“银货两讫”、“竞标拍卖”等方式也都随之出现。
或许有人认为,钢厂重视与贸易商的合作,只是暂时的,只是在面对风险和利益时,寻求自身利益与合作原则之间平衡的一条新路子。但笔者认为,从长期来看,钢材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说了算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。
在产能严重过剩的形势下,“买断式代理制”的合作方式显然已经不合时宜了。一方面,“买断式代理制”所形成的结算方式,使钢材市场价格在特定条件下,游离于成本之外。为维持买断代理制的运行,当价格下行,就要不断进行价格追补。这无疑使得钢厂所发布的销售价格形同虚设,没有丝毫的市场意义。
另一方面,“买断式代理制”从维护钢厂的利益出发,将成本和风险向下游转移,使得贸易商长期处于被动地位。这必然令钢贸商与钢厂的合作不愉快,减少合约量,甚至退出合作将会是一个趋势。
对于钢厂来说,远远不止客户资源流失那么简单,更重要的是在钢材流通主体中产生的影响。这一现象或许会引发许多重大市场关系,包括流通模式产生巨大的变化。此时此刻,很多人会想到钢材直销模式。但从我国国情来看,钢材流通主体的巨大规模,完全的直销是不可能实现的。